大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斗指未,太阳黄经为120°,于公历7月22日—24日交节。“暑”是炎热的意思,大暑,指炎热之极。大暑相对小暑,更加炎热,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、最炎热的节气,“湿热交蒸”在此时到达顶点。大暑气候特征:高温酷热、雷暴、台风频繁。
2025年7月22日21时29分,当太阳抵达黄经120度,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最炽热的篇章——大暑。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,大暑在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被定义为“热气犹大也”,标志着“湿热交蒸”的巅峰时刻正式降临。
古人将此时的气候精妙总结为“上蒸下煮”——地面温度可达60℃以上,空气湿度高达80%-85%,当35℃的气温与80%湿度相遇,体感温度将直逼45℃,远超人体调节极限。2025年更遇“晚伏+母伏”双重效应,伏期虽短仅30天,但地表蓄热更久,高温强度或刷新纪录。
《襄城大热喜雨》
唐·吕颐浩
大暑方蒸湿,云兴忽蔽空。
俄然飘细雨,快矣濯清风。
变化谁能测,炎凉迥不同。
马前襄汉路,山色有无中。
《大暑》
宋·黄裳
轻轻丝葛汗如蒸,空有云雷未见灵。
安得此生长不老,岂能今日便忘形。
谩摇纨扇终嫌倦,欲倒金罍却恐醒。
赤脚踏冰疑未稳,且寻林下泛清泠。